以李延軍董事長為首的公司領導班子提出“快樂工作,美好生活”的“華秦夢”,得到了廣大員工的廣泛認同。許多同志告訴我,公司在年終大會上通報了2014年“華秦夢”十大指標的實施成效,亮出了“華秦人的幸福賬單”大家沒有想到,看似簡單的夢想,竟然包含著這么多的工作。讓人有一種“夢想照進現實”的真實和貼近。
李董在年終大會上指出,我們要持續踐行“華秦夢”,不斷提高華秦人的幸福指數。他亦強調,要大力倡導和弘揚“大公無私、奉獻華秦”精神,號召全體華秦人要做奉獻者、奮斗者,要克服私心、私念,杜絕私利、私為,做到先公后私、大公小私、公而忘私。要時刻把華秦事業裝在心里、把廣大員工和服務對象裝在心里,把企業利益擺在第一位。
曾幾何時,“奉獻精神”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成了一個遙遠的概念,曾經廣受贊揚的“老黃牛”精神,如今也成了迂腐的代名詞。很多人在價值取向上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,甚至為了一己私利丟掉良心與尊嚴。正因如此,我們的奉獻精神才尤顯珍貴。我們倡導“大公無私、奉獻華秦”精神才顯得正當其時、十分必要。
外界對作為國有企業的“華秦”,20多年保持長盛不衰的發展,一直抱有好奇。其實李董早已指出,我們本身沒有奇跡,是華秦人的奉獻創造和書寫了奇跡。這種奇跡就是華秦人對企業、行業和社會的愛。這種愛促使華秦人20多年堅守、大公無私、默默奉獻、辛勤耕耘。
誠哉斯言。一個企業的發展,不僅是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團隊,更需要有一群無私奉獻的員工。華秦農牧發展史,就是一部奉獻史。從開蠻荒奠基農科城,到鑄利劍開辟大市場;從舉鐵錘砸破“舊三鐵”,到展宏圖建設新基地,再到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的“華秦夢”,歷任領導班子和歷代華秦人用行動闡釋了“大公無私、奉獻華秦”的精神內涵,鑄就了華秦文化的魂魄。
什么是奉獻精神?李董在2015年1月2日對全體中層干部廉政談話時深刻地指出,無私奉獻精神是自覺自愿、滿懷深情、發自內心的地付出,絲毫不去考慮個人得失。奉獻華秦就是滿懷深情、心甘情愿、無怨無悔地為華秦事業服務。大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忠誠和奮斗,小到犧牲一小時休息時間、多出一把力、多流一滴汗,都是奉獻。他強調,無私奉獻是干部、員工成長的需要,是實現“華秦夢”的需要。一個沒有奉獻精神的企業是難以強大的。同樣一個沒有奉獻精神的人,其未來必然缺少尊重和光彩。無私奉獻重在“無私”二字,“心中無私天地寬”。要有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的情操,要有“花悄悄地開放的黑夜,卻讓白日去領受謝詞”的胸懷。要把“權”字看輕、把“人”字寫正、把“我”字看小、把“干”字放大、把“學”字記牢。
竊以為,無私奉獻就是真抓實干,不尚空談,認真、虔誠地把本職工作做好;無私奉獻就是勤奮,就是用聞雞起舞、廢寢忘食的精神勁頭完成好目標任務;無私奉獻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,當“小我”與“大我”發生沖突時,懂得舍小取大;無私奉獻就是以《公司2013-2017年發展規劃》為道路,以實現“華秦夢”為擔當,以崗位職責和目標任務為檢尺,扎實工作、團結奮斗、勇創佳績。
無私奉獻不是等價交換。孔子曾說:君子施恩不圖報。對于我們來說,永遠要把付出和奉獻放在第一位。讓報酬來追趕奉獻的步伐。付出與待遇的“差值”就是奉獻。就是企業發展的紅利。這種紅利越大,企業就發展的越好。奉獻者越多、奉獻精神越強大,企業越健康、越富有生命力。
與無私奉獻相對立的是無度索取。在現實生活中,總有一些人,談到工作就講條件,開口閉口個人利益,不管工作干沒干完、干沒干好,先要把假休夠。這與無私奉獻精神是相背離的。我們固然要弘揚和踐行快樂工作,美好生活的“華秦夢”,要休假越來越多、待遇越來越好,但不能舍本逐末,索取無度。因為強大的華秦事業是快樂工作,美好生活的基礎。沒有付出和奉獻,再美的夢想也只能是“空中樓閣”。大家想一想,世界上有沒有一種“上班少、掙錢多、付出少、待遇好”的工作等著我們?肯定沒有的。公正的上蒼用無數個悲催的事實告訴我們: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,有也一定會伴隨著陷阱。人的一生,付出與回報一定是相當。
老子曾言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。意思是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侮辱,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。告誡我們要懂得滿足,不能索取無度、要控制好欲望的邊界。作為普通人的我們,在知足、知止的同時,還要懂得無私奉獻。
當前,公司上下正在深入開展“大公無私,奉獻華秦”討論活動。讓我們吸吮“大公無私”的精神營養,在“奉獻華秦”的事業沃土上,像“傻子”一樣埋頭苦干,像“瘋子”一樣勤奮工作,像“赤子”一樣追求卓越,為“建一流農牧企業,鑄白年華秦勁達”的愿景目標和快樂工作、美好生活的“華秦夢”奉獻自己的滴水燭光之力吧!華秦未來的歷史上,一定有我們奮斗的足跡和奉獻的身影。